![](/uploads/allimg/20240516/1-240516093404Q2.png)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2024年中国经济创新的新引擎
2024年,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人工智能(AI)技术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人工智能+”行动,各行业纷纷加速探索该领域的创新模式,标志着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跨越。这一转变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自2015年启动“互联网+”行动以来,中国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经济与社会深度融合,尤其是在解决信息孤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2024年的“人工智能+”行动则更为深远,它不仅关注信息的连接,更加强调AI在生产力方面的赋能。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所指出,互联网是基础,而人工智能则是这基础之上的新手段。通过将前沿科技融入各行各业,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探索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道路。
人工智能在工业、医疗、金融、教育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信息通信院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行业大模型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百度智能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污水处理上实现精确投药,预计可节省约15%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发出的新型药物预防性抑制剂也显示出AI在药物研发中的巨大潜力,研发周期缩短至数月,成本降低了6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普及,不同规模的企业也得到了技术的支持。各地的人工智能赋能基地正在兴起,技术服务覆盖玩具制造、电子零部件等多个行业。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
在政策层面,政府持续优化人工智能的发展环境,从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始,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文件相继出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人工智能+”列为重点任务,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这种政策导向无疑会加速技术的落地和市场的成熟。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已有45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技术应用的热潮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相关专利申请更是位居全球首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助力各行各业更高效地运作。
然而,尽管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中仍处于一个追赶的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在基础学科如数学和物理的人才积累上,还有待加强。此外,从研发到投资的全链条支持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大。
未来,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像物理和数学一样的底层基础技术,改变社会发展格局。2024年的诺贝尔科学奖项中,物理和化学两项大奖均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这进一步印证了其在科学技术前沿的重要性与潜力。
总之,2024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里程碑式的一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推广,各行业正共同推动着国家经济转型的伟大进程。我们应积极关注这一变革的前沿动态,善用AI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例如,尝试使用像简单AI这样的工具来支持自媒体创作,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未来,相信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