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险企互联网保险业务仍停滞“重启”难在哪
目前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财险公司距离“达标”还需一定时间。2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以来,已有十家财险公司宣布暂停或已无法开展互联网保险新业务,其中包括渤海财险、安华农险、亚太财险、都邦财险等公司。根据最新一期偿付能力报告,前海财险、珠峰财险等公司由于偿付能力仍未达标,意味着其互联网业务的重启时间增添了不确定性。
那么,满足《通知》设定的业务开展门槛,保险公司面临哪些难点?与此同时,重启互联网保险业务离不开哪些关键要素?
2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各家险企的最新一期偿付能力报告梳理发现,目前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财险公司,仍难以符合《通知》的相关要求,即暂时无法恢复开展相关业务。
进一步而言,部分财险公司相关偿付能力指标,如风险综合评级仍不满足《通知》的相关要求,并在未来的多个季度仍难以达到《通知》中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要求。
目前,宣布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或无法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财险公司达10家。其中,亚太财险、华安财险、安华农险、珠峰财险、富德产险、渤海财险、都邦保险、前海财险在内的多家险企发布公告,称将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
其中,1月17日,亚太财险发布公告称,根据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相关监管规定,公司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对于已经承保的客户,公司将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保障客户权益并做好各项服务。
“公司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是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相关监管规定以及自身业务调整等原因。”针对相关业务暂停开展,亚太财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调整在短期内对业务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续,亚太财险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公司战略,不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业务质量和盈利能力等。
其他财险公司多为2024年8月发布相关公告。相关公司在公告中均表示,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对已承保的保险合同继续履行保险责任,并做好理赔等后续服务,以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影响。
如华安财险等公司也在互联网保险业务暂停的公告中提醒消费者,如有新的保险购买需求,可前往公司营业网点咨询购买。
“该举措不会对持有已生效保险合同的消费者产生任何影响。对于已承保客户,公司将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切实履行保险责任,保障客户权益,做好理赔等各项售后服务。”华安财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暂停开展,对公司整体业务影响较小。互联网监管新规发布后,公司也立即与已合作互联网业务的保险中介机构在官网等平台对公司情况进行及时公示及说明。
互联网保险市场离不开秩序的规范。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通知》在保险业引起广泛关注。《通知》对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经营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导致多家保险公司因不符合要求而宣布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
《通知》规定,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应符合: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等要求。
对于《通知》发布的背景,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保险消费者越来越愿意在线上购买保险,我国的互联网保险业务也发展迅速,成为保险业重要的销售渠道,更是推动保险业务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要求最大诚信的保险业务在搭上互联网快车、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虚假宣传、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
然而,互联网保险既是消费者消费行为变化的需要和方向,更是保险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趋势。杨泽云表示,因此,《通知》的出台,旨在促进和规范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保险业务暂停,或对部分财险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多家财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披露栏发现,有公司曾推出数款或十几款互联网保险产品,而也有部分财险公司发布的信息详情显示,历史互联网保险产品超过百款。此外,随着相关业务的暂停,部分财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多年的合作被迫取消,也有财险公司前脚与保险中介签约合作,后脚便面临相关业务“闭门谢客”的窘境。
对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暂停,在杨泽云看来,对于公司而言,直接的影响便是新业务的停止导致业务收入下降。同时,也可能影响现存业务客户的信任。因为投保保险本身是希望获得一份保障和安心,然而现在因为偿付能力等原因被监管机构叫停,肯定会影响客户信任和信心。此外,不少财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要么是因为自身渠道不健全,要么是期望降低渠道费用。但因为互联网业务被叫停,则要保持业务规模,极有可能增加公司营销费用。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也表示,互联网保险业务暂停的影响包括,在保险服务一端,消费者新需求满足不便,服务效率可能波动;产品开发节奏打乱,研发资源重新分配,产品创新受阻。市场份额或被抢占,品牌形象受损,与保险中介等合作关系也会受冲击,影响业务生态建设。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保险激活了保险业态的深度变革,不仅成为新一代保险消费者青睐的渠道,也是保险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业内人士看来,洞察互联网保险的消费趋势,就是洞察保险业的未来。
今年1月14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3年共有70余家财产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自2018年以来,互联网财产险保费的增速波动较大,但整体保费规模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达到1210亿元,同比增速5.5%。
《报告》也对未来的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根据《报告》,未来五年互联网保险的年均增速将稳定在15%—20%的区间,互联网保险的总保费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模式,公司也将持续关注互联网业务发展前景。”华安财险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后续满足《通知》要求,公司将重启互联网保险业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金融监管总局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未来互联网保险市场将更加规范、透明和健康发展。而对于部分财险公司而言,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不过,重启业务难点在于提升偿付能力、提高风险综合评级、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并非易事。在杨泽云看来,要重启互联网业务,则首先需要满足其条件,如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评级等。根据《通知》要求,需要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评级连续四个季度满足要求。因此,如果因为这两个条件不满足而被叫停的,则至少需要偿付能力充足率和评先评级达标后再连续四个季度保持达标才可重启互联网保险业务。
刘春生也表示,部分财险公司要重启互联网保险业务,可能需增资扩股、调整业务结构提高偿付能力,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投入优化业务流程,以满足监管要求。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