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互联网+农业行业现状及未来市场展望分析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互联网+农业”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既有传统农业企业转型升级,也有互联网企业跨界布局。各大互联网平台公司在农村加快布局,各类新型互联网农业公司加速崛起,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现代化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生产效率仅为非农产业的1/4左右,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亟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推动农业现代化。
“互联网+农业”行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上游环节,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影响农资生产、流通、营销及服务,变革农资生产商与农户关系。中游环节,互联网推动智慧农业发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形成“精细农业”。下游环节,互联网从空间、时间、成本、安全、个性化等角度改变农产品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者体验,实现放心消费和个性化消费。整个产业链中,农业互联网金融贯穿始终,构建新的农村金融保障体系。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其进步。这些政策文件不仅明确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还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例如,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多次提到了“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关键词,强调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据统计,2023年我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13亿元,同比增长9.18%;近5年我国农业机器人需求量保持38.6%的增长率。截至2022年底,全国无人农场项目数量超百个,涉及22个省份,建设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超万亩的大型无人农场10余个。
北斗导航、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流通和服务环节,逐步替代传统的耕作模式。例如,智能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开展生产、销售产品的渠道更加便捷。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3.0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7.7%,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3.8%。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将农产品销售渠道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缩短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实现农产品的精准营销和个性化定制。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互联网+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显示:
当前,“互联网+农业”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既有传统农业企业转型升级,也有互联网企业跨界布局。各大互联网平台公司在农村加快布局,各类新型互联网农业公司加速崛起,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的需求增加,“互联网+农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未来,随着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农业”将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技术创新将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互联网+农业”将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互联网+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